广安党校
学员心声
首页 > 学员天地 > 学员心声

春季主体班简报第二期

作者:春季主体班宣传组 |来源: | 时间:2018-04-28 |浏览:5148
分享到:

编者按:2018年春季主体班3月26日开班以来,第19期县干班、第30期科干班学员认真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并纷纷撰写心得体会,部分学员还走上讲台,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读书心得,进一步激发了全体学员的读书兴趣和干事创业激情。现将部分学员的读书心得摘要刊发于后,供大家学习分享。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吴习伦阅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体会——《崇高理想是人生进步的阳光雨露》:

体会一:吃苦,让习近平树立了为民办事、为民谋福的崇高理想。我小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很苦。读书之后,才知道习近平当年在梁家河当知青是苦上加苦。苦难是磨刀石,若是朽木,则几个回合就折断了;若是好钢,则会磨出一柄锋利之剑。因此我觉得,一个人在年轻时受点苦、遭点罪,并不是什么坏事。至少,劳动了筋骨,锻炼了韧劲,洗礼了心性,再遇风雨就不会害怕、不会退缩,敢于笃定向前。

体会二:学习,让习近平奠定了修身齐家、治国理政的素质智慧。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里,有一件事情一直没有懈怠过——那就是一以贯之、持之以恒地学习。虽然身在穷乡僻壤,但却志在伟大祖国;虽然粮食缺乏,但却精神富有。正是青年时期养成的不倦学习精神时刻伴随习近平同志、滋养着习近平同志,让他做到了“腹有诗书气自华”。昔时窑洞里的读书人,今天已经成为国家的领路人。从习近平知青岁月的读书生涯中,我们应当涉取到更多有关学习的滋养。

体会三:质朴,为习近平从青年时期养成的为人处世的鲜明特征。习近平无论是与北京同来的知青相处,与梁家河的老百姓相处,还是与工作的同事相处,始终体现出说话实在、办事实诚、对人实心,不打诳语、不务虚功,敢说敢做敢担当。习近平年轻时志存高远,立誓要“为老百姓办好事”。在此后的岁月,他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走到县委书记、市委书记、省委书记,直到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岗位变了,但是这个“初心”没有变,成为他的努力方向,成为他的不竭动力,成为他的不渝追求。

市文明办副主任张盛:《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以采访录的形式,记录了习近平在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的艰辛磨练、积极努力的成长历程。

一、这部书展现了人民领袖成长的独特魅力。《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讲人民领袖的书,是记录人民领袖如何“扣好人生第一粒纽扣”成长经历的书,让广大读者看到了一位深深扎根于农村、扎根于农民的朴实青年,看到了一位胸怀理想、执着追求的壮志青年,看到了一位忧民之苦、感时之艰的大爱青年,自然会引发对这样一位经过艰苦历练的人民领袖领导下的中国未来的思考和憧憬,自然会产生对这样一部好书的强烈阅读兴趣。

二、这部书展现了崇高思想精神的独特魅力。《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既是一部青葱少年的成长史,又是一部干事创业的奋斗史,还是一部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从政史。书中以生动鲜活的案例,展示了青年习近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坚强不屈的奋斗精神、至真至朴的为民情怀、无私无畏的历史担当,充满着大智大情大理,给人以深刻启发和宝贵教益。

三、这部书展现了生动感人故事的独特魅力。《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鲜活还原了一位最初迷茫彷徨的城市知青嬗变为坚定自信的“黄土地的儿子”,一位懵懂少年成长为意气风发的党的优秀干部的成长历程。该书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画面感很强,语言生动朴实。书中每一个人物形象、每一个经历故事都栩栩如生,可读性强,感染力强。

市司法局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赵小涛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初心所向,素履以往》:透过那一个个真实感人的“过五关”“解衣推食”“苦读经典”“大办沼气”的青春故事,让我的心灵一次次受到冲击和震撼,一次次得到洗礼和升华。

一要学习青年习近平坚守初心、矢志不渝的信念追求。在陕北穷山沟里的艰苦环境里,他从来没有对党产生丝毫怀疑和动摇。他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写了10份入党申请书。他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与磨砺中坚定了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筑牢了信仰之基,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怀坚持初心所向、素履以往。

二要学习青年习近平刚毅坚卓、不畏艰苦的顽强意志。七年知青岁月,在体验稼穑之苦和衣食之难中锤炼了他坚毅刚强、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当今时代,随着精准脱贫工作的深入推进,人民群众的吃穿用度已然无忧。但我们仍需学好吃苦这个人生必修课,坚持吃苦在前、甘于奉献,勇于经受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在艰苦中磨砺意志、增长才干。

三要学习青年习近平心系群众、苦干实干的为民情怀。在梁家河插队的七年,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生动诠释了习近平离开梁家河时说的那句话:“今后如果有条件、有机会,我要从政,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人民为中心,我想这也正是他那时与老百姓同甘共苦、水乳交融、厚植为民精神的一种延续和传承吧!四要学习青年习近平格物致知、勤学苦读的进取精神。习近平到梁家河插队期间,如饥似渴夜以继日地坚持读书学习,又注重分析对比辩证思考,遇到新事物就刨根问底,可见他是一个崇学尚读、积极进取的人。作为一名分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干部,要切实做到学、思、践、悟相结合,在实践中增长解决问题的新本领。

市国土资源局党组成员、纪委书记张成平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体会——《困难磨砺意志,逆境更显精神》:2018年3月,我有幸到了习近平插队当知青的地方——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感受了总书记极不平凡的生活历程。通过仔细阅读和实地感受,使我对这本书有了新的认识。

一要不断提升学习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读书并没有明显的功利性,也不是为了考大学,而是出于对知识的渴求,他读《红楼梦》,读《梦溪笔谈》,读《浮士德》……正是由于当年对知识的储备,对知识的海纳百川,才有了后来不断发展潜力和为民办实事好事的能力。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以“挤”的方式获得学习时间,以“钻”的方法换得知识的厚实积淀,争做精通业务的“政策通”、熟悉情况的“活字典”、从事工作的“多面手”。

二要常怀爱岗敬业的情怀。习近平插队的地方,是全国1600多万插队知青中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最艰苦的地方之一。对此,他没有抵触,没有怨言,与群众一起放羊、铡草、挑粪、拉煤、拦河、打坝,什么苦活累活脏活都干。通过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们要进一步树牢爱岗敬业的精神,增强为民服务意识,把群众当亲人,与群众心连心。

三要努力转化为抓好工作的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曾回忆说:“到陕北插队,我只是开始时感受惨,但是当我适应了当地的生活,特别是和群众融为一体时,就感到自己活的很充实。”我们党员干部,应是实际工作的先行者、狠抓落实的带领者、干群关系的连心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敢于带领、善于带动干部克难攻坚,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解群众之所忧。

市政财局机关党委副书记李江峰:我们应该多寻找自己与总书记当知青时的差距,向总书记学习,立足岗位踏实工作,无悔青春岁月。一要学习爱民为民的情怀。习近平作为知青,背负“黑帮子弟”身份,处境艰难,但他坚持追求真理和进步,矢志为群众办实事,当身边的知青或当兵、或招工、或推荐上大学,一个个相继离开梁家河,只剩下他一个人,他依然淡定坚守,立志改变梁家河的旧面貌,修坝、打沼气、抓生产,一心为民。二要学习对党的坚定信赖。习近平从小就受到严格的革命传统教育,充满着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充满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迈情怀,不管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始终没有对党产生过怀疑和动摇,相信我们的党是伟大的、正确的、光荣的,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三要学习勤奋好学的精神。习近平在梁家河养成了挤时间读书的好习惯,他在劳作的间隔读书,在煤油灯下挑灯夜读,走三十多里山路借书,即便劳作后身处困顿也没有失去对知识的渴求,读书成了他始终坚持的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一种行为习惯。他博学善学,博览群书,不断从书籍中汲取营养,成就了他宽阔的眼界和境界。

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副主任段理:这是一本当代青年树立正确人生观、励志成才的鲜活教材,也是一部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升素质的生动范本,让我们真正感受到总书记“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政治信仰、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干在实处”的务实作风。

一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当年习近平同志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年龄最小,15岁去插队;条件最艰苦,从首都来到黄土高原;呆的时间最长,一呆就是7年。面对艰难困境,他没有怨天尤人、消极懈怠,而是坚韧执着、积极向上,充分体现出了从容、坚忍与淡定的精神品质。

二是诚挚的爱民情怀。“群众需要什么,近平就干什么”。办沼气,让梁家河燃起了陕北第一盏沼气灯;办铁业社、代销店方便群众;搞缝纫社、柴油磨面机等,切实改善当地老百姓生活,体现了他心里始终装着群众、想着群众的为民情怀。

三是务实的工作作风。“不管多累多苦,近平能一直拼命干,从来不‘撒尖儿’”,在梁家河插队的七年,不仅是受苦受难的七年,更是苦干实干的七年,他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价值追求。

华蓥市红岩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尹小伟:感悟一:学无止境,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习近平到梁家河插队期间,他的行李箱最重,装满了两个箱子的书。他勤奋好学,到了夜以继日的程度。我记得书中提到过“际遇”和“机缘”两个词。对于习近平来说,上山下乡当知青,这是他的“际遇”,也就是人生中的磨练,面对逆境,他没有选择自暴自弃,而是不断加强学习,用知识来武装头脑。而被推荐上大学是他的“机缘”,也就是人生中的机会,正因为他时刻都在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个“机缘”他把握住了。所以,我们要正确对待,在“际遇”中磨练自己,才能在“机缘”来时把握机会。感悟二:务实为民,才能在群众中站稳脚跟。在陕北农村,习近平与乡亲们一起苦、一起干,建立起了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了为人民办实事的理想,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戴。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回梁家河看望父老乡亲时,深情地说:“当年我离开梁家河,人虽然走了,但是心还留在这里。那时候我就想,今后如果有条件有机会从政,就要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总书记的这些话让我感慨良深,作为一名基层党员领导干部,

一是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镜子,深怀“心中始终装着人民群众”的公仆情怀,做坚持群众观点、一心想着群众的好干部。

二是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标杆,拥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做增进群众福祉、一切为了群众的好干部。



[打印文章] [收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