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党校
学员心声
首页 > 学员天地 > 学员心声

铸魂班妇干班培训简报(第四期)

作者:铸魂班妇干班学员 审定:蒋树刚 
|
来源:培训部 |
时间:2020-11-19 |
浏览:4814
分享到:

别开生面的一课

11月9日上午,铸魂班、妇干部全体学员迎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法治课。课堂上,歌声、掌声、宣誓声、笑声此起彼伏。原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余仪正在以独具一格的方式为大家讲授《宪法与法治中国》专题讲座。

“世界是你们的, 也是我们的, 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余仪主任一开讲,便吟唱了一首《世界是你们的》,寄语全体学员要豪情万丈,志存高远。随后,他又解读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等5句有关“行路”的名言警句,勉励大家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余仪主任的开场白既独特新颖、妙趣横生,又发人深省、催人奋进,引起了学员们的深切共鸣,博得了学员们的阵阵掌声。

随后,余仪主任以号召全体学员进行“宪法宣誓”切题,从“宪法是什么、宪法为什么、宪法有什么”3个方面,以他专业的法治视野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详细介绍了我国宪法的起源、地位和作用,重点解读了2018年版《宪法(修正案)》的具体修改条文,阐释了修宪背景、时代意义和基本原则,达到了为学员们释疑解惑、指点迷津的效果。讲座结束时,余仪主任告诫青年干部要主动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增强宪法意识,提高法治素养,带头尊法崇法守法。

此次讲座既是一堂生动有趣的法治课,更是一堂激励成长的政治课,既深度强化了全体学员尊崇学习宪法、宣传贯彻宪法的法治意识,又大力激发了青年干部立足岗位、担当奉献的干事激情。“我们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宪法与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密结合,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大力践行为民服务宗旨,兢兢业业,务实创新,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学员代表结课时的发言,表达了所有学员的学习心声。(铸魂班  邓建均)

铸魂班、妇干部赴基层社区服务中心学习取经

11月10日下午铸魂班、妇干部全体学员在小平干部学院老师的带领下,先后来到广安区浓洄街道柑子园社区、广安区中桥街道解放社区和枣山园区枣山街道旭岩社区参观学习,取经基层社区治理经验。

 图片3.png

图为学员们在浓洄街道柑子园社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参观学习

走进柑子园社区,社区工作人员向学员们介绍了该社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的基本情况,重点介绍了在实现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提升基层组织力方面所做的有益探索。近几年,社区运用“连心墙”联合多个部门化解矛盾纠纷,探索形成了“群众看志愿者、志愿者看党员”的社区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新模式,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通过居民自治、法制保障、德治基础的运行模式,破解了社区社会治理能力不足、服务平台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自治+法制+德治”的社区治理模式也成为纷纷效仿的先进经验。

随后,学员们来到广安区中桥街道解放社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在这里,“解民之需,让民放心”是扎实做好社区各项工作的总要求。

 图片4.png

图为学员们在中桥街道解放社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参观学习

该社区目前设有党员之家、健康小屋、妇女儿童之家、便民查询平台、综合文化中心、综治中心、科普体验馆、日间照料中心、退役军人服务站、志愿者服务站、警务室等机构,配置了3D全系成像展示、虚拟游戏平台、体感互动娱乐平台、小型机器人展示平台等现代科技元素设备,这些完善的城市社区功能服务和形式,初步构建起了集文化、体育、卫生功能齐全的新型社区。

最后,学员们来到了枣山街道旭岩社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参观学习。作为枣山园区新成立的社区,如何在城市功能区不断完善的同时,同步推进社区治理是摆在社区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图片5.png

图为学员们在枣山街道旭岩社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参观学习

据了解,他们通过“共享、共创、共建”机制的摸索和完善,紧紧围绕园区社区总体规划,整合社区资源,坚持党建引领,突出群众主体,通过广泛开展兴德、兴智、兴美、兴善、兴业等活动,打造了广安城乡结合部美丽、繁荣、和谐的家园社区样板。(铸魂三组 杨桂林)                            

以赛促学推动“四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铸魂班、妇干班联合举办“四史”知识竞赛

为深入开展 “四史”学习教育,检验“四史”学习教育质效,进一步激发广大年轻干部爱党爱国情怀和干事创业拼搏斗志, 2020年11月13日下午,广安市2020年新时代治蜀兴川执政骨干递进培养年轻干部铸魂工程培训班和优秀年轻妇女干部进修班在小平干部学院共同举办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知识竞赛。

本次竞赛分为三个环节,分别为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采用计分排名制。竞赛过程中,来自铸魂班的勇士队、骑士队和妇干班的利剑队、梦之队4支参赛队伍,共16名选手全力以赴、勇往直前。必答题环节,各参赛队选手赛前准备充分,个个志在必得,答题正确率非常高,难分伯仲。抢答环节中,选手们争分夺秒、抢答迅速,比分逐渐拉开,激动人心,精彩纷呈,将整场比赛推向高潮。风险题环节是最惊险刺激的环节,各参赛队在决定分数的最后比拼中,根据自身得分情况,勇于挑战,团结协作,充分展现了选手们丰富的知识储备、默契的团队合作和良好的精神风采。

本次比赛还特别增设了观众互动答题环节,充分调动台下观众积极性,台下学员们也竞相展现“四史”知识储备,现场氛围活泼热烈。经过近2小时紧张激烈的角逐,来自妇干班“梦之队”摘得桂冠。

比赛结束后,学员们纷纷表示,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四史”浩繁,印刻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与艰辛探索,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妇干班  杨小艳)

【学员心得】

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乡镇干部怎么做

——学习《中国经济发展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感

11月11日上午,重庆市委党校宋爱苏教授为我们讲授了《中国经济发展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宋教授从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与政策取向入手,分析了中国经济面临的巨大挑战与变化,并就如何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进行了详实的讲解。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党中央着眼“两个大局”、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战略决策,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构建多方参与、共抓落实的战略推进格局。为积极融入川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广安市与重庆市合川区频频互动,两地签署了《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七大领域进行深入合作,构建形成良性互动的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

学习的作用在于指导工作、推动实践,作为乡镇干部,围绕川渝合作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呢?以我所在的乡镇武胜县宝箴塞镇为例,宝箴塞镇与重庆合川区燕窝镇毗邻,两地山水相连,人文同脉,资源互补,经济相融,道路相通,人流、物流联系频繁,实施川渝合作,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推进交通网络互联互通。可以修建一条宝箴塞至燕窝的旅游公路主通道,实现镇级旅游快速交通。逐步打通边界村村级公路网络,实现边界村互联互通;二是推进生态环境联合治理。可以联合组织打击跨区域河流水域非法采砂、非法捕捞、破坏环境等违法行为的执法行动;三是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联防联治。可以加强信息资源联动,强化两地治安管理和情报信息合作。加大视频监控联网运用,大力打击跨区域违法犯罪行为。加强重点人员联管,全面互通基础信息,健全完善两地管理联席机制;四是推进军事文化旅游资源共享。“全国罕见,蜀中一绝”的宝箴塞和“东方麦加城”“上帝折鞭处”的合川钓鱼城是古代军事文化的活态保存地,具备共同发展世界军事文化旅游的优势和条件,可以制定全面合作规划,充分挖掘并整合旅游资源,打造“宝箴塞-钓鱼城”旅游精品线路,实现旅游资源共享、游客互推互送。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按下“启动键”,未来的征程任重道远,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岗位皆大有可为,让我们主动担当作为、撸起袖子加油干,凝聚成助推广安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强大合力,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广安贡献力量。(妇干部  陈婷)

《民法典》,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学习《民法典的时代意义与制度创新》有感

11月12日,洪海林教授在市委党校为铸魂班、妇干班全体学员讲授了《民法典的时代意义与制度创新》。授课中,洪教授以真实案例为引,具体讲述了《民法典》在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让全体学员对《民法典》的时代意义与制度创新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民之所呼,法有所应。《民法典》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凝聚着14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梦想,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的编撰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民法典》全面加强了对公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的保护,如:人格权独立成编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继承权的相关规定更加尊重当事人的真实意愿;优化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直接关系到业主的切身利益。《民法典》对这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均作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制,既符合我国国情,也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民之所习,法有所规。相较于制定法,作为非正式制度的习惯更贴近人们生活与心理,对人们影响更大,也能更好地被接受与适用。习惯也是社会发展的纽带,将现今与过去的历史传统紧密关联。民法典将习惯规定为民法的法源,在17个条文中规定“习惯”或“交易习惯”,充分体现了开放包容的立法态度和对民众生活习俗的尊重,民法典将公序良俗确立为民法基本原则,反映了人们美好的道德愿望,有利于规范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

民之所安,法有所系。《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民法典》的编纂是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的生动体现和重要实践;《民法典》的诞生,使成熟定型的民事法律制度得以体系化呈现,使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加完备,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制度前提,为把民商事法律规则体系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进而实现“良法善治”提供了坚实基础。

《民法典》是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法典,它回应了中国之问、时代之问。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都必须以《民法典》为遵循,推进依法治国,切实把法律规范落实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妇干班  秦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