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党校
科研成果
首页 > 科研咨政 > 科研成果

院(校)教师吉勇在《广安日报》发表文章 :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 建设高品质宜居广安

作者:吉勇 
|
来源:广安日报 |
时间:2022-06-29 |
浏览:531
分享到:

良好的生态安全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底线要求之一。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了“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的工作总思路,提出要落实“一定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写好”要求,筑牢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屏障。如何准确理解这一工作思路和要求,做到一体坚持、一体推进、一体落实,最能体现我们把握国之大者、省之大计、市之大事的政治智慧和责任担当。因此,迈步新征程,我们必须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以建设高品质宜居广安的出新出彩为美丽四川建设增光添彩。

建设更加优美的生态环境。高颜值的生态环境是城市吸引力、竞争力。

锚固城市生态基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三山两江”自然生态优势,融入西溪河、神龙山等独特风光,建设“城在园中、林廊环绕、蓝绿交织”生态空间,构建“江河交汇、水绿交融、文韵相承”区域生态网络,使城市内部水系、绿地同城市外围河湖、森林、耕地形成多层次、成网络、功能复合的城市韧性生态基底,更加彰显自然生态之美。

科学推进城市建设。划定严守水体保护线、绿地系统线、生态保护红线等,禁止盲目改造自然的行为;合理控制城市开发强度,不片面追求“钢筋水泥”的规模扩张,防止“摊大饼”式扩张、“翻烧饼”式折腾;加快建设公园城市、海绵城市等,更好提升人居环境品质。

构建绿色发展体系。精准落实“双碳”战略,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产业,挂图推进嘉陵江—渠江绿色生态经济带建设,推行企业清洁化生产、园区循环化改造,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更高提升生态产品价值。

建设更高保障的安全环境。安全是宜居城市最重要的基础。

加强生态保护。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推进华蓥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建设渠江、嘉陵江生态廊道,保育、修复和拓展“一江一河”生态空间,确保生态用地只增不减;坚守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底线,联防联治联控区域生态环境,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守好公共安全。深入推进平安广安建设,建设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严格公共安全监管,着力抓环境安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治安问题、疫情防控等薄弱环节,不断提高护“安”本领,更好满足市民的安全保障需求。

健全应急体系。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筑牢水源、能源、粮食和信息基础设施等支撑,补齐防灾减灾救灾空间保障和设施短板,提高城市应急响应能力和恢复能力,提升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和保障水平,扩大“广土安辑”美誉度。

建设更加满意的生活环境。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坚持人民至上,是建设令人向往的现代化品质城市的根本之道。

增强前瞻性。建设管理城市要顺应城市发展规律,聚焦市民所需所盼,统筹经济、生活、生态、安全需要,科学规划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孜孜以求城市有温度、生活有温情、市民有温暖的“幸福理想”。

扩大服务面。坚定实施“优镇兴乡”战略,紧紧围绕“菜食住行购、教科文卫体、老幼站厕园”等15个要素,稳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建设城市体育公园、奎阁森林公园等,办好区域性最好的教育、医疗、养老,配齐公共服务产品,提供覆盖全年龄段的公共服务保障,兜紧兜牢民生保障底线。

提升幸福感。坚持系统思维,强化精细管理,聚焦“一老一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健康广安建设,建设TOD社区,以15分钟生活圈为目标,以融入健康、教育、邻里、治理等场景服务为内容,构建生活、就业和出行等紧凑复合的社区网络,打造“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全时段运营城市,让城市幸福感可触摸、可感受、可阅读、可体验,真正把广安建设成为首善之区、希望之城。

原文链接:http://www.guang-an.gov.cn/gasrmzfw/zjpl/2022-06/29/content_0534b0adebe745398f7e3e6e210bd51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