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党校
科研成果
首页 > 科研咨政 > 科研成果

院(校)教师吉勇在《广安日报》发表文章:坚决以项目扛鼎高质量发展引擎

作者:吉勇 
|
来源:广安日报 |
时间:2022-07-28 |
浏览:433
分享到:

项目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一个项目催生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构成一个新的增长极。抓产业、增动能、提能级,说到底都要落到项目上。

迈上新征程,受疫情和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经济压力传导影响,我们要开好局、起好步,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就需要坚定不移地把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的“定海神针”、促发展的“不二王炸”,以“项目破局”赋能“发展突围”,用高质量项目建设扛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聚焦紧扣“发展之需”抓好项目策划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抓项目必须紧贴发展实际、有的放矢,才能扭住项目谋划的“牛鼻子”、主动权,提高项目招引的针对性、成功率。

一是吃透“上级推什么”政策。抓项目是工作问题,更是政治问题。要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研究国家、省里重大政策,“十四五”规划等,从政策导向、资金投向中找机遇、找项目,吃尽榨干、全盘用足政策,确保重大项目接续不断,最大程度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

二是用好“我们有什么”优势。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广安具有的禀赋优势是“双招双引”的切入点、突破口,也是一往无前的底气、信心、潜力所在,必须认识好、巩固好、拓展好这个比较优势。然而,客观优势并不完全等同于实际优势,需要精准施策,破解“难点”、打通“堵点”、连接“断点”,才能把客观优势转化为加速发展的竞争优势。

三是找准“我们要什么”项目。立足资源优势、产业基础等,围绕落实“四大战略”,坚持缺什么就补什么,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方面,敢于善于做“无中生有”“有中生优”“优中生强”的大文章,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的生动场景。

聚焦优化“两个环境”抓细项目服务

项目为王、环境是金。抓项目就要抓服务,抓服务就是抢先机、增活力。

一是增强公信力,打通“最先一公里”。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优化营商环境,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秩序、营商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注重“企业评判”,维护“公平正义”,做到“无事不扰”,确保“说到做到”,让企业家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发展,以活力迸发的环境推动投资兴业近悦远来。

二是增强执行力,打通“中间一公里”。全面落实有关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牢树“今日事今日毕”的实效意识,不断提高抓项目、优环境、促发展能力,清单化、责任化、时限化挂图作战,以“天天有新进展、周周有新变化、月月有新形象”的决心,推动项目攻坚和环境优化取得更大突破,扛好持续优化“两个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重任。

三是增强服务力,打通“最后一公里”。牢树“店小二”服务理念,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紧盯要素保障、资源约束、征迁退地等关键环节,着力破解审批“慢”、推进“堵”、手续“烦”的问题,加大助企纾困解难力度,实行全链条、保姆式服务,确保项目落地零阻力、推进零障碍、生产零干扰。

聚焦搭建“四梁八柱”抓实项目建设

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产业;今天的项目数量决定明天的经济总量。只有形成强大的现代产业体系支撑,才能持续赋能高质量发展。

调优“统”的机制。搭建1+N”工作架构,形成牵头、推进、协调、督促并进的工作机制,注重运用平台的思维、资本的力量、市场的逻辑建设项目,让传统产业技术改造“老树发新枝”、新兴产业多点开花“盆景变风景”、主导产业强链补链“新苗扎深根”。

筑实“强”的龙头。坚持“一县一特色”,围绕“3+3+3”现代产业体系,突出抓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能源化工等支柱产业企业,既抓顶天立地的“大龙头”,也抓专精特新的“小巨人”,加速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

加大“腾”的力度。贯彻碳达峰、碳中和要求,摒弃“剜到篮子就是菜”的思维,积极推进砸笼换绿、腾笼换鸟、开笼引凤,做好“散乱污”企业、“两高”项目清理整治,充分释放利用闲置低效的土地、环境等资源要素。

形成“聚”的效应。聚焦“人产城文景”,着眼推动科技、资本和产业高水平循环,最大化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生产要素成本,为项目建设集聚更多金融、人才等配套资源,加快构建要素集约、创新集成、项目集合、企业集聚、产业集群的产业生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