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党校
科研成果
首页 > 科研咨政 > 科研成果

院(校)教师在四川新闻网发表文章: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广安担当

作者:王锋 |来源:四川新闻网 | 时间:2025-05-07 |浏览:289
分享到: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立足四川实际,系统部署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的路径,为全省发展指明方向。广安,作为伟人邓小平同志的故里,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如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找准定位、主动作为、奋勇担当,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的关键时期,加快建成川渝合作示范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广安,是亟待深入思考并全力践行的时代课题。

锚定历史方位 把握时代脉搏

方位决定方向,定位关乎发展。广安的现代化建设,须置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坐标系与全省发展格局中精准定位,方能明晰前行方向与重点。

从宏观战略机遇来看,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叠加实施,为广安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省委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为总抓手,进一步为广安在产业升级、区域合作等领域开辟广阔空间,使其处于战略机遇交汇的黄金发展期。

回顾自身发展历程,广安自设地建市20余年来,历届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接续奋斗,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地区生产总值不断攀升,城市建设成果丰硕,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已然迈入厚积薄发、跨越赶超的关键突破阶段。

展望未来发展前景,随着省委、省政府支持广安深化改革开放、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专项文件出台,广安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合作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加之全市人民盼发展、谋发展、抓发展的热情高涨,良好的发展氛围已然形成,广安正处于乘势而上、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融入发展大局 彰显责任担当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需要各地协同奋进。广安胸怀“国之大者”、牢记“省之大计”,主动找准融入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在新征程中勇担使命、积极作为。

扛牢伟人故里政治担当。广安始终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通过强化思想引领,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各项事业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笃定前行,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绝对忠诚。

勇担成渝地区中部崛起支撑重任。广安深入实施同城融圈首位战略,全方位推动与周边地区协同发展。在基础设施领域,加速互联互通建设,显著缩短与周边城市时空距离;产业发展上,深化协作共兴,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开放平台建设方面,推进共建共享,提升区域影响力;公共服务层面,实现便利共享,切实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同时,积极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全力建成川渝合作示范区、打造重庆都市圈北部副中心,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中部崛起贡献广安力量。

争当全省改革开放试验先锋。广安充分发挥省委、省政府专项支持政策优势,全面落实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示范、区域协调共兴、要素保障提升、全域开放拓展、产业优化升级“五项行动”。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突破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拓展改革的广度与深度,致力于创造更多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示范效应、可复制推广的改革经验,为全省深化改革探索新路径、树立新典范。

聚焦高质量发展 推进现代化建设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广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十二届历次全会部署,以稳中求进为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广安篇章。

深化改革创新 激活发展动能

改革是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钥匙,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广安从优化县域空间布局与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双向发力,激活城市发展内生动力。在空间布局上,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依法依规调整城镇开发边界,促进城区、园区、景区设施融通、经济融合,以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构建城乡协同发展新格局。在要素流动方面,深化农村户籍、土地等制度改革,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统筹规划城乡基础设施,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教师、医疗卫生人才城乡轮岗交流,促进优质资源均衡配置,实现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同时,强化政策支撑与优化营商环境双轮驱动,夯实经济发展要素保障。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搭建“政企校”“政企银”等沟通平台,开展纪检监察干部、政法干警、公职律师联企活动,保障企业生产要素,构建完善的民营经济政策扶持体系。推行“六个一”服务模式,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市场准入异地同标”,拓展“一网通办”“川渝通办”政务服务,打造优质政务服务品牌,参与构建都市圈统一信用体系,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

此外,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研合作,发挥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等载体作用,推进关键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开展高新技术企业扩容倍增行动,实施人才计划,吸引和留住创新人才。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重点区域,探索“总部 + 基地”“委托 + 代工”等合作模式,提升区域经济影响力。

推动产业转型 构建特色体系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根基。广安致力于打造全国特色产业集聚地与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推动产业高质量转型。在工业领域,坚持工业兴市、制造强市战略,构建“331”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培育壮大绿色化工、装备制造、医药健康3个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先进材料、食品轻纺3个特色产业,前瞻布局低空经济、元宇宙、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推动玄武岩纤维新材料、电子信息主导产业升级,培育龙头企业;促进装备制造、建筑建材传统产业向规模化、智能化、低碳化转型;聚焦新材料、新能源等潜力领域,引进企业,鼓励“智改数转” 。

在农业和服务业方面,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国家优质粮油产业集群和生猪战略保障基地,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同时,深入挖掘华蓥山旅游资源,打造高山民宿组团,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强化与新业态融合,举办特色活动,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

增进民生福祉 实现共建共享

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增进民生福祉。广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城市建设上,稳步推进“三型”城市(儿童友好型、青年发展型、老年关爱型)与海绵城市建设融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持续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加快基础设施补短提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就业与人才方面,扩大就业渠道,落实人才政策,吸引人才回流;在社会保障领域,优化社会救助体系,扩大社保覆盖面;在公共服务方面,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推进健康广安建设,提升教育和医疗水平,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同时,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建设社会智慧治理联动中心,整合解纷资源,构建“一站式”解纷工作体系,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推进“互联网 + 公共法律服务”,提高法律服务便捷性与可及性。开展城乡基层治理工程,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广安、法治广安。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壮阔征程中,广安将以坚定的信念、务实的举措,勇担时代使命,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磅礴的广安力量 ,让伟人小平故里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原文链接:https://scnews.newssc.org/system/20250506/001525036.html


[打印文章] [收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