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教师吉勇在《广安日报》发表文章 :为谱写新时代文化强国新篇章贡献广安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这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就广安而言,要聚焦文化强市战略定位,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正本清源、守正创新,抢抓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机遇,推动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为谱写新时代文化强国新篇章贡献广安力量。
实施文化IP工程 打造红色文化引擎
“一盘棋”谋划文化发展。深入挖掘各地文化底蕴,充分发挥其特色文化优势,结合全市“十四五”文化建设实际和新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重点围绕邓小平故里、华蓥山红色文化资源,做好全市“十五五”文化发展规划,构建“红绿相映、以红促彩”文化发展新格局。
“一体化”擦亮红色IP。以邓小平故里旅游区核心区为依托,持续打造完善邓小平青少年活动遗迹系列景点。加强华蓥山起义遗址遗迹、三线建设工业遗址等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擦亮“小平故里行·华蓥山上居·嘉陵江畔游”三张名片,打造全国红色研学旅行示范区。深度挖掘邓小平故里、红岩精神、三线建设等红色文化内涵,创排一批红色精品剧目。
“一股劲”打造文化地标。依托文庙、白塔、褒先寺、道台院子等重点历史建筑,賨人文化、巴人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代家嘴遗址、真静书岩等历史文化遗迹,实施沿山、沿江古镇、古村落等历史文化街区综合保护利用示范项目,打造集文化、体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城市文化精神标识。
实施城市铸魂工程 补齐公共文化短板
建设重点文化设施。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统揽,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一体推进市、县两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升文化馆、美术馆、体育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大型标准剧场(含城市音乐厅)文化服务标准,用好市博物馆平台,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建设综合文化服务体,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繁荣文化产品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完善本土文艺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激励机制,鼓励支持各级文艺院团、民间文艺团队融合抱团发展,提升艺术创作生产能力和服务群众能力。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岳池“中国曲艺之乡”文化品牌,实施网络文艺精品创作和传播计划,规划创作一批反映广安发展、地域文化、城市精神和历史文化的艺术精品。
强化文化保护传承。开展濒危非遗项目和重要非遗资源抢救性记录工作,持续推进非遗名录体系建设,依托岳池灯戏、滑竿抬幺妹、武胜剪纸等特色资源,支持“景区+非遗”“媒体+非遗”等融合发展,促进历史资源活化。建立城乡规划建设文化评估机制,注重将文化元素融入和美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之中,不断厚植川东民俗文化、賨人文化、农耕文化等文化底蕴。
实施体制创新工程 增强文化发展动能
丰富文化发展业态范式。顺应文化个性化、定制化、精致化、场景化发展需求,进一步深化文化和旅游领域“放管服”改革,鼓励发展山居民宿、山地运动、沉浸式民俗文化展演等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打造市场化文化发展营商环境。围绕“吃住行游购娱”要素,推进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演艺经济和城市夜经济,培育一批文化产业支柱企业,推动“文化+产业+旅游+商业”协同创新、深度融合。
注重文化发展科技赋能。探索文化和科技有效融合机制,紧抓“数字广安”建设机遇,大力培育以数字信息技术为依托,覆盖多场景、聚合多业态的文化消费,完善云旅游、数字展演、数字娱乐等服务供给。完善文旅部门、企业公共服务信息资源协同共享机制,围绕广安红色文化、历史文化特色,依托吾悦广场、摩尔春天等城市商圈、特色街区,引进“文化+科技”主题乐园,建设一批文体时尚中心,实现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
强化文化发展多元保障。完善文化公共财政投入机制,严格市县乡三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全面落实国家有关支持文化发展的金融政策,支持文旅企业上市融资。注重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配套建设文化体育设施,在国土空间规划中配置一定比例文化用地。推进川渝文化旅游合作先导区建设,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
原文链接:https://gaszb.gatv.com.cn/pc/content/202411/28/content_9289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