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党校
工作动态
首页 > 科研咨政 > 工作动态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我校荣获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第十四届 “科研工作组织奖”侧记

作者:袁廷刚 陈思奇 审定:赵泽波 
|
来源:科研部 |
时间:2024-12-19 |
浏览:5326
分享到:

12月18日,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第十四届科研评奖颁奖会召开,广安市委党校首次获得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科研工作组织奖”,实现历史性突破。一年多以来,在校务委员会的坚强领导下,广安市委党校克服科研人员数量不足、教师学术积累和经验不够、科研基础薄弱等多重困难,坚持“三聚焦·三着力”工作方法,积极践行“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初心使命,开启了科研咨政工作新篇章。

1734606760223099371.png

image.png

聚焦打基础利长远,着力完善科研咨政体制机制

一是建立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实施导师指导制度,为促进新进青年教师成长,从省委党校、重庆市委党校和知名高校聘请专家教授担任指导教师,以清单形式明确指导内容和成长计划。实施结对帮扶制度,实行老带新帮扶培养计划,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师带领刚入职教师参与课题申报、撰写学术论文和决策咨询报告。实施上派下挂制度,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到中央党校、省委党校、市级部门等单位锻炼,到基层挂职驻村第一书记,解决青年教师社会实践不足难题。

二是建立教研咨一体化机制。树立教研咨一体化思维,积极探索教研咨一体化内在规律,修订《教学科研咨政项目管理办法》。以科研项目为基础支撑,在全市党校系统设立教学、科研、咨政三个类别项目,并设置重大、重点、一般三个层次,分别资助相应项目经费。依据教学、科研、咨政等课题的内在特点,创新采用成果结项和鉴定结项两种方式开展课题结项,形成教研咨相互促进、相互转化。2023年以来,以科研为基础依托,开发专题课、微课等课程17堂,发表理论文章72篇,形成决策咨询报告34篇,出版学术专著《广安高质量发展研究与实践——“同城融圈篇”》。

三是优化科研咨政管理制度。优化科研咨政管理制度体系,扫清教职员工参与科研咨政的障碍,激发教职员工打造高质量科研咨政成果的工作热情。一方面,完善科研管理制度。修订项目管理办法,对科研项目的前期申报、中期管理和后期结项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出台《科研成果出版资助管理办法(试行)》《科研评审、鉴定、推荐管理办法(试行)》等7项制度,严格规范科研评审、参加学术活动等行为。另一方面,健全咨政管理制度。完善《〈咨政参考〉编审管理办法》《〈咨政参考〉决策咨询成果稿酬及奖励办法(试行)》等3项制度,鼓励校内教师、主体班学员、校外人员投稿,按季度兑现咨政成果奖励。

聚焦扬优势补短板,着力强化交流协作平台建设

一是强化科研协作平台。纵向上,打通与中央党校、省委党校、省社会主义学院的沟通渠道,建立科研协作基地,联合开展项目研究。畅通县(市、区)委党校科研咨政协作平台,以科研项目协作、技能培训提升、实地调研合作等方式,加强对县(市、区)委党校的科研协作和业务指导。横向上,积极与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市经济信息化局等20余个重要党群和经济部门建立合作联系,并联合开展课题攻关、信息报送、理论研讨等活动。积极与民盟、民进、致公党等民主党派合作,联合攻关重大课题,借助民主党派优势,拓宽报送科研咨政成果的渠道。

二是夯实学术研究平台。办好自有学术刊物《希贤学刊》,广泛征集稿源、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不断提升刊物质量,截至目前共创办84期,近两年共刊登89篇高质量文章。办好咨政专刊《咨政参考》,使其成为全市党校系统专兼职教师、主体班学员以及在职研究生班学员开展决策咨询的重要平台。2023年以来,23篇决策咨询报告获得市厅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1篇决策咨询报告被《光明日报》内参采用。与市委机关报《广安日报》紧密合作,理论版“广安观潮”每月均刊登多篇学校教师理论成果。对接市委内参《广安信息》平台,每季度刊登学校教师撰写的内参信息。

三是建设特色研究平台。成立邓小平研究中心,组建研究邓小平的专家人才队伍,推出一批阐释邓小平理论的重大研究成果和特色精品课程。2024年,副校长胡利群主持的《邓小平在广安十六年史料的收集整理与研究》被立为四川省哲学社科基金年度项目,重大教学形式创新项目情景剧《拐点1977——纪念邓小平决策恢复高考》被搬上舞台。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中心,围绕产业融圈、交通融圈、机制融圈等重大决策部署开展调查研究,并与市社科联面向川渝两地联合发布“同城融圈”专项课题。成立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加强乡村振兴理论和实践研究,形成了一批有社会影响、理论深度、思想高度和极具参考性、操作性的高质量科研咨政成果,为广安在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聚焦优学风激活力,着力营造生动活泼学术氛围

一是科研主体全员化,推动学术探索与知识共享。推行“全员科研”机制,制定科研咨政优秀成果奖励办法,鼓励全体教职员工参与科研活动。2024年,立项省委党校科研课题6项,并列全省第2;立项省委党校决策咨询课题4个,并列全省第4;立项广安市社科联课题22项,创历史最佳。深挖学员决策咨询“富矿”,利用春、秋学期两季主体班,举办决策咨询“金点子”大赛,采用“专职教师+学员”资源整合的形式开展咨政研究,学员决策咨询报告获得领导批示数量持续升高。

二是学术研讨常态化,推动思想交流与智慧碰撞。近年来,以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广安”“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安新篇章”理论研讨会等学术会议为契机,充分发挥党校作为党的思想理论战线“主阵地”作用,积极阐释党的创新理论,主动发声引领舆论导向。常态化开展联合教研活动,聚焦师资共享、人才共育、课题共研、平台共建、成果共享等方面,依托各部门资源优势,探索建立党校与其他市级部门间的横向联系机制,协同建设优势学科、研究重大课题、推进决策咨询,提升党校智库、智囊团作用。组织每季度的大型经验分享会和每半月的小型学习交流会,汇集智慧碰撞思想、促进交流推动创新、拓展视野激发潜能,催生出系列研究成果。

三是提能行动精准化,增强科研素养和调研技能。针对教师们在科研、咨政方面存在的短板,开展专项提能行动,聘请专家教授一对一指导,手把手传授,全面深入课题申报、实地调研、咨政撰写的“学+写+改”过程,精准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针对广安市情,提前收集汇总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内容,邀请有丰富咨政经验的市委市政府职能部门专家一对一指导咨政选题、调研设计、报告撰写等内容,促进理论研究和实际有机结合。成立学校决策咨询评审小组,重点审核报告的问题和不足,提出详尽的修改和完善意见。

风劲帆悬正可期,重任千钧再奋蹄。广安市委党校将以此次获奖为契机,进一步实施有组织的科研,努力打造科研咨政精品,全方位推动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更好地服务党的干部教育培训事业和广安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