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主管主办的《干部教育研究》2024年第4期刊发我院常务副院长赵泽波同志文章:在党性教育中做优做精做出特色
中共中央新修订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指出,“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性教育干部学院是教育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阵地”。干部学院作为培养党的领导干部的重要阵地,应立足自身优势,充分利用红色资源,突出办学特色,发挥在党性教育中的独特优势。
四川广安是邓小平的家乡,具有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和光辉灿烂的革命文化。2024年8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高度评价了邓小平伟大而又辉煌的一生,强调:“对邓小平同志最好的纪念,就是把他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小平干部学院坚持做优做精做出特色,把极其丰富、极其宝贵的精神遗产转化为促进学院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创新红色载体,打造红色校园
在校园建设上,把“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使命以及“小平元素”、红色文化融入学院建设发展全过程。让红色基因在学院赓续传承,红色血脉在学院激情流淌,不断提升党性教育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一是打造红色建筑。精心创建红色校园,以邓小平的光辉一生为主线,通过道路及楼栋命名、经典名言上墙、开发文创产品等方式,增加红色元素。小平干部学院改扩建工程整体设计注重围绕“小平元素”展开,从空中俯瞰为“平”字。主建筑育才楼轮廓线条棱角分明,楼高19.79米,寓意纪念改革开放开局之年,中庭设有小平讲堂,似一颗璀璨明珠,寓意邓小平理论及邓小平崇高精神品格在小平干部学院发扬光大。
二是讲好红色故事。学院景观节点设计巧妙融入邓小平的光辉业绩,由寓意邓小平乘船出发奔赴世界,探寻救国救民真理的“扬帆起航”景观雕塑起,其间穿插“邓小平名言墙”“摸着石头过河”等景观节点,至寓意南方谈话的“春天阁”止。步行其间便能感受伟人故事。
三是传播红色文化。持续推进学院文化建设,精心设计院徽,图案像一束高擎的精神火炬,既象征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又寓意小平干部学院的使命之一就是高举党的旗帜,为党育才、为党献策。院徽图案又形似“小平”二字,既有纪念意义,又凸显了小平干部学院独特的“身份证”以及鲜明的党性教育文化符号。
二、突出小平特色,精心打造红色课程
干部学院与党校都承担着培养党的领导干部的重要任务,有着完全相同的红色基因、高度一致的办学方针、深度契合的功能定位,都是全国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始终不变的初心就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这同时也是对干部学院的重要要求。干部学院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践行初心使命,书写铸魂育人新篇。小平干部学院立足深耕红色文化,充分发挥邓小平故里优势,精心打造红色课程。
一是打造核心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论修养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干部学院要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育培训的中心内容,引导学员全面系统深入学习,以理论上的清醒筑牢政治上的坚定,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小平干部学院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核心课程,通过立项开发、聘请名师等方式,开发储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各类专题课100余门,构建起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核心课程体系。
二是开发特色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对人民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热爱人民,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深厚的情感寄托,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坚守的力量源泉。”小平干部学院充分发挥邓小平故里、红岩精神等丰富红色资源优势,彰显“小平元素”、改革开放、红色基因传承三大特色,结合邓小平波澜壮阔的一生,加大特色课程开发力度,积极开展邓小平理论与邓小平精神品格、邓小平的廉政思想等专题教育,开发储备《邓小平的为民情怀》《邓小平“三落三起”及当代启示》等特色专题课,《邓小平故事荟》《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等特色微课、短课,建立起内容丰富、种类多样的特色课程体系。
三是创新特色教学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明确提出“鼓励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创新”,小平干部学院创新推出向邓小平铜像献花仪式、“八个一”教学活动等特色教学活动,在深化案例式教学、沉浸式宣讲等教学形式的同时,首次自主开发情景教学课程《拐点1977——纪念邓小平同志决策恢复高考》,合作编排音乐剧《双枪》、川剧《南海李准》等特色演绎课。
三、立足调查研究,攻关红色科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并一以贯之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推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小平干部学院围绕红色文化传承,坚持问题导向,走出教室“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题”,扎实开展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咨政研究。
一是创新科研工作机制。修订完善科研综合评奖办法等科研管理制度,创新重大调研课题公开招标模式,加强与其他部门之间、系统内外的合作,联合开展课题攻关,打通科研咨政成果报送新通道。
二是打造学术交流平台。搭建“川渝蓉两地三方党校系统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邓小平纪念地教学科研协作会年会”等平台,承办“中国廉政研究2021年学术年会暨广安廉政论坛”“总结百年党史 开辟全新未来”理论研讨会等大型综合性学术会议。
三是发挥好智库作用。科研工作是干部学院发展的基础支撑。小平干部学院积极发挥“一校三院”的智库作用,扎实开展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问题等各项咨政研究,形成了有分量的研究成果,近年来发表理论文章超过160篇。
四、坚持专兼融合,培育红色师资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党校有其特殊性,不能搞一刀切。”干部学院也是如此,要增强党校教师岗位吸引力,应逐步建立既区别于公务员又不同于普通事业单位,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教师管理体系。
一是谋才招才确保“引得进”。深入推进“名师工程”“青蓝工程”,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面向全国聘请专家教授、引进紧缺人才,不断壮大人才队伍。小平干部学院通过云备课、网上授课、线上办公等方式,聘请异地专家指导帮带。与党校系统资深教授建立常态化合作关系,指导学院教师集训、专业比武、课程评选、课题调研等,有效弥补了专职教师的能力短板。截至目前,校(院)师资库共有专兼职教师100余名,主要涵盖了全市党校系统教师、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干部、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先进典型人物等。
二是育才养才确保“用得好”。着眼赓续红色血脉,用好用活“家门口的红色资源”,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教育引导教职工赓续红色血脉,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实施专职教师“一人一策”培养计划,常态化开展名师指导、集体备课、教学竞赛、夏训冬训等活动,选派青年骨干教师挂职锻炼,不断提升人才质量,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干部教育培训人才队伍。
三是惜才爱才确保“留得住”。始终坚持用感情留人、用事业留人、用环境留人,在职称评定、岗位聘用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在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方面兑现优惠政策,在干事创业、钻研进取等方面制定激励政策,师资队伍保持了相对稳定,部分优秀教研人员进入了领导班子。
原文链接:https://www.cntheory.com/zydxgjxzxybk/gbjyyj/zdwztj/202410/t20241031_67525.html
